目前分類:手機資料救援 (3)
- Mar 25 Fri 2022 05:12
資金匯回免稅台商有疑慮 財政部打包票不追稅
財政部發布解釋令明定海外資金匯回免課稅3態樣,海外資金匯回專法也即將出爐,會計師透露,雖有個別台商諮詢,但「沒人有信心跨出第一步」。財政部保證,不會藉此對台商追稅。
資誠(PwC)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天舉辦「台商資金回台暨租稅天堂資產布局」研討會,邀請財政部賦稅署、南區國稅局官員,針對台商海外資金回台、以及台商在租稅天堂面臨的種種困境及因應策略進行探討。
- Mar 23 Wed 2022 05:12
陸個人隱形配資通道正在被封堵
大陸監管風暴刮向場外期權市場,個人隱形配資通道正在被封堵。 “哪裡有高杠杆,就掐哪裡。”4月10日晚上,在外跑完一天業務的陳武打開微信,看到各大群裡都在激烈地討論著某個話題後感慨道。 陳武在他的公司工作群裡看到了那條資訊:已經收到證券業協會創新部電話通知,自2018年4月11日起暫停證券公司與私募基金開展場外期權業務,證券公司不得新增業務規模,存量業務到期自動終止,不得續期。交易對象包括所有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產品,其他金融機構、資管產品和企業不受影響;產品範圍包括所有場外衍生品。陳武和他的同業小夥伴們都預感到這一天遲早會來,只是沒想到這麼快。 事實上,監管層這次叫停的場外期權業務主要是場外個股期權。這是一種在2015年股災融資杠杆收緊後出現的自帶杠杆屬性的工具,而且杠杆可以放得很高,最高可以達到20倍,無異於隱形的配資炒股。而更為重要的是,監管早已明文規定個人不能參與場外個股期權業務,但個人變相委託由私募開展場外個股期權的現象依然屢禁不止。這一次,監管終於出手。 興起 場外期權可以掛鉤不同標的,包括A股股指、A股個股、黃金期現貨、其它期現貨、境外標的和其它。所以,個股期權是場外期權的一種。 陳武還記得,場外個股期權是在2016年開始出現的。 以前場內期權只有ETF和指數期權,國內有一批激進的投資人一直想加杠杆,想做個股,畢竟個股的波動率比指數大很多;過去有很多手段可以加杠杆,比如權益互換、場外配資等。2015年牛市爆倉後,杠杆開始收緊,融資類收益互換已經禁止新增,新增均為融券類,不久之後市場上出現了個股期權,這些激進的投資人需要高杠杆操作配資炒股,就通過這個業務進入市場。場外個股期權自帶杠杆屬性,而且杠杆可以放得很高,最高可以達到20倍,無異於隱形的配資炒股。 這種個股期權具體怎麼玩呢?只要給券商繳納一定的權利金(給券商的期權費)就能購買對應標的的市值股票(名義本金),享受行權期間漲幅所產生的收益。那麼,交付的權利金和對標的股票市值又是怎麼確定的呢?據陳武介紹,每檔股票都有權利金收費標準,週期長短不同,權利金也不同,所帶的杠杆比自然不同,客戶可以自由選擇週期長短、買入賣出時間,定制化程度較高。陳武有個客戶,選擇了一支期權費是4個點的股票,買了三個月就是12個點,這支股票的杠杆比就是12倍,用120萬的期權費,對標1440萬市值的股票,結果他的客戶看得很准,最後這支股票從10塊錢漲到了15塊多,漲了50%,行權出來等於用120萬賺了四五百萬(1440萬*50%-120萬)。 除了可以高杠杆配資外,這個業務對於客戶的吸引力還在於相比融資融券炒股不存在爆倉倒虧的現象。“融資炒股有時不僅自己的錢輸光,還可能欠券商或者外面配資公司的錢,而個股期權最大的風險在於你買它漲,結果看錯了,股票變成跌,那就是賺不到錢,但是權利金是不會退的,所以最大的虧損也就是這部分權利金,而不會存在還欠錢的情況。”陳武說。 每一家券商“規矩”都不一樣,具體看券商自己的控制和把握。有的要求客戶至少購買一個月,有的則要求三個月;對於池子裡的股票每家券商都有甄別,不是所有的個股都能做,如果週期達到中長期以上,一般收取的權利金可以便宜一些,可以報2-3個點,在個股期權業務裡,券商賺的就是這個權利金。 最開始市場上涉及這塊業務的券商並不多,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廣發證券和國信證券是當時開展此項業務較早的幾家券商,後來慢慢鋪開,很多券商都開始涉獵。“但是個股期權在監管層面來說,不像融資融券、股指期貨屬於完全放開的創新型業務,不屬於體系內的,這個業務有一定的門檻,對人才要求比較高。”陳武說。 收緊 個股期權真正火起來是在2017年。 一家北京大型券商深圳分公司工作的業務人士告訴記者,有不少客戶找她開展這塊業務。她所在的券商在2017年上半年名義本金超過200億,收取的權利金超過3000萬,市場佔有率超過30%,僅她一人在去年上半年都做了10億名義本金,占了整個券商業務的5%。個股期權的紅火讓一些自身券商無法開展此項業務的業務人員看著“眼紅”,做起了撮合生意。上述業務人士告訴記者,她的一位元同行2017年上半年撮合的權利金規模已經有400多萬了,名義本金超過5000萬。 中國證券業協會的資料顯示,2017年以來,場外期權業務規模快速增長,當月新增名義本金由年初的142.80億元增長2.6倍至513.79億元,全年累計達5,011.36億元,當月新增合約筆數由年初的422筆增長近5倍至2,464筆,全年累計達到17,647筆。 但去年底今年初監管有了收緊的跡象。“因為個股期權市場發展太快了,監管下了視窗指導需要控制規模,不能再擴張了。”上述業務人士說,杠杆業務對券商來說也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尤其是股價下跌時,投資者放棄行權,而券商如果沒有做好對沖,此前買入的股票就有可能出現較大的虧損,進而對資金本產生較大影響。然而,視窗指導之後大部分券商都還有在做,只是對合作機構提高了一些進入的門檻,有些券商會要求機構淨資產規模達到兩千萬以上並具備兩年以上的投資經驗,同時根據票的流動性和波動率調整期權費等等。 2018年4月10日晚,監管終於出手!自4月11日起暫停證券公司與私募基金開展場外期權業務,證券公司不得新增業務規模,存量業務到期自動終止,不得續期,交易對象包括所有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產品。“私募在這個市場上比較活躍,它們會私底下先去開很多個股期權的帳戶,借給個人去用,個人把錢打到它的帳戶上操作,私募賺通道費。”華南一位元私募人士對記者表示。 相比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專業的投資能力和承受風險能力較弱。監管明文規定個人不能參與場外個股期權業務。早在2013年3月,中國證券業協會發佈的《證券公司金融衍生品櫃檯交易業務規範》第十二條中便規定:證券公司交易對手方應限於機構,包括專業交易對手方和非專業交易對手方。證券公司應當參照協會《證券公司投資者適當性制度指引》的原則,制定區分專業交易對手方和非專業交易對手方的具體辦法。 “有些私募註冊的牌照旗下沒有啥業務,有盈利空間的業務它就做,所以會開些帳戶給個人炒股;有些民間股神自己有點資金躍躍欲試,現在私募牌照註冊收緊,於是便找有機構牌照的公司,把自己的錢轉到公司名下,通過券商託管發個證券私募基金,通過個股期權配資,做淨值做得好的話能拿到名次,馬上就出人頭地了,成為市場上有名的基金經理,以後就能吸引資金注意,有利於後期的募資發展。所以他們才有這樣強烈的欲望做場外個股期權,又能變相加杠杆配資,又能做業績。”上述私募人士表示。 影響 私募基金在個股場外期權市場中呈現需求較為旺盛。中國證券業協會的資料顯示,2017年全年新增名義本金中,商業銀行、私募基金、期貨、證券、基金及保險占比分別為22.4%、18.7%、15.6%、10.4%、4.0%和0.02%,全年新增合約筆數中,私募基金、期貨、商業銀行、證券、基金及保險占比分別為35.3%、19.5%、17.5%、5.9%、3.4%和0.03%。由此看來,無論是按名義本金還是合約筆數統計,私募基金都接近成為券商的第一大交易方,那麼本次監管暫停券商與私募基金場外期權業務,對私募基金產生多大的影響呢? 上述私募人士對記者表示,私募有做衍生品策略,但是本身主要做場內期權交易,也會做部分場外的指數類期權,暫停以後就是少了一個投資手段,影響有限,畢竟場外也不是主戰場;對於一些給個人投資者提供通道的私募機構影響大一些,但是這類型私募占比很小。“一些正經做證券投資、量化投資的機構不大可能會做這業務,它們發的產品屬於監管體系範圍內,是要做業績的,犯不著冒政策的風險去趟這個渾水,這種工具隨時可能會被叫停的,所以對私募來說整體影響不會很大。”他說。 除了私募基金外,對券商影響幾何?中國證券業協會每月場外業務統計報告資料顯示,從2017年1月-2018年1月,佔據前五的位置基本都是國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廣發證券、海通資料救援證券等幾家券商,只是排位上每個月會有所差異;縱觀全年,名義本金排名前五的證券公司的交易量之和,在全市場中的占比平均達到75%以上,2017年8月接近90%,集中度相當高。“這個業務監管並沒有向全部券商開放,對有做這塊業務的券商有一定影響,少了一部分期權費和交易客戶,但這個業務規模不是特別大,影響有限。”陳武稱。 多家券商發佈研報表示,場外期權擁有損失確定收益鎖定、杠杆大、監管限制較小的特點,而券商作為做市商採用Delta中性策略對沖風險收取期權費。長期來看,發展衍生品市場是完善我國多層級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叫停不是創新和發展的句號,相反,清理整頓風險有利於場外期權業務的長遠可持續發展,該行為反映出監管有意夯實業務基礎,實現長遠穩健發展的態度。“監管視窗指導叫停業務”消息滿天飛的那晚,陳武在自己的朋友圈轉發了這條新聞,並發表感言:我堅信上帝關上一扇門的同時會給你留扇窗。他告訴記者,暫停並不意味著此後不開展,他相信這波清理並進一步落實投資者適當性規範後,相關業務或會開閘。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硬碟產品所提供的保固範圍多半就只有針對硬體部分,雖然我們在選購硬碟的時候一定會考慮保固時間的長短,不過無論保固期限有多長,在保固期內遇到硬碟損壞的話也只能摸摸鼻子更換新品或是良品硬碟,而且最重要的是資料檔案並沒有辦法提供保固,若要是想要救出損壞硬碟內的資料,也就只能夠另外手機資料救援求助專門救援資料的廠商。硬碟簡稱HDD,是計算機上存儲資料和檔案的重要零件,硬碟被分割為一個個分割槽來使用,由於被分割后的硬碟存儲空間相當有限,所以我們經常需要頻繁的存儲和刪除硬碟上的檔案,以達到我們的儲存需求,若硬碟儲存大小不夠時,隨身碟、行動硬碟則是現在大多數的人們用來存儲資料最常使用的儲存裝置,同時也是定期備份資料的好幫手,但有時候,相信大家都有不小心把電腦資料誤刪的經驗吧?運氣好的話去資源回收桶找找可能還救得回來,但運氣不好時,就只能求助於資料救援了,不過訪間也有一些資料救援軟體可以自己先嘗試看看,但是資料救援軟體該怎麼挑選呢?到底哪一種才適合自己要救回資料用的?這絕對需要做足功課才行。提供一個正確的觀念給大家,使用者付費;無論是作業系統、文書與影像處理、防毒…等軟體,付費使用是相當正常觀念。免費也意味著功能有硬碟救援所限制或是不佳、可能有風險性、沒有永續的服務..,或是遇上問題官方沒人幫忙解決等等問題,畢竟使用者付費,一分錢一分貨,千萬不要貪小便宜,結果卻得不償失啊!